喻旭初,男,語文學科特級教師。金陵中學學術委員會委員。1963 年任教以來,曾先后擔任語文教研組組長25 年,校學術委員會委員4 年?,F任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、南京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、江蘇省青少年寫作研究會副會長、中國葉圣陶研究會理事。主編各類語文書籍12 種,發表文章60 余篇,發表文字共計近300 萬。
喻旭初執教50年 被盛贊為“南京教育的LOGO”
2013年09月15日 14:05:39 來源:現代快報
“他是南京教育的LOGO,也是中國語文界的LOGO!”昨天下午,在民進南京市委召開的“喻旭初老師執教50周年座談會”上,作為與著名特級教師喻旭初相識20多年的同行,同是語文特級教師的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吳曉茅,自比“學生”,盛贊50年來一直堅持站在課堂上講課的喻老師。
師能精湛
1941年12月的一天,喻旭初出生在江蘇溧陽的一條漁船上。父親只讀過4年小學,母親是文盲,而他的愛好就是讀書,1959年考入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,他成了家中唯一的大學生。
主講多場公益講座 服務全省考生和家長
退休后仍天天到校上課
喻旭初,在江蘇省,乃至全國的中學語文界,都稱得上是泰斗級人物。今年已經72歲的喻老師,1963年大學畢業后,就在當年名為南京十中的金陵中學教書,這一教就是50年,現在也還堅持天天到校,給高中生上課。
喻旭初1994年就被評為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,他的大量著作和文章、講座,影響著眾多中學生。2004年,他正式退休。2005年,他開設“人文”選修課,給青年教師做指導,2008年開始在金陵中學國際部負責高三中美班的中文課,2009年獲得學生評選的“最受歡迎的中方教師”稱號。
如今,他仍在課堂上講課,并擔任金陵中學學術委員、省青少年寫作研究會會長、省葉圣陶研究會副會長、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委員等職務,為青少年服務。
領銜“現代快報名師團”
每到臨近高考,很多家長都會撥打現代快報熱線電話96060,詢問:喻老師的文章什么時候見報?喻老師的公益講座什么時候開講?
近幾年,喻旭初老師作為現代快報“名師團”的領銜專家,主講了多次高考作文公益講座,為全省的考生和家長服務。在他的講座上,沒有枯燥的說教,沒有重點難點的勾勾畫畫,在講故事般的娓娓道來中,寫作文如何選材、怎樣讓文章更生動、怎樣避免容易失分的錯誤,讓考生在不知不覺中牢記。
通過視頻分享和喻旭初老師的精彩文章,不僅在講座現場的考生受益,更多的江蘇考生也都當了喻旭初老師的學生。
主張語文教學返璞歸真
喻旭初說,50年,他始終記住一句話,那就是:教書育人。他堅持“千教萬教教人求真”。堅持說真話,說自己能說清的話,說自己能做到的話,同時給學生閱讀的自由、思想的自由、表達的自由。
“語文是母語,關乎中華文化的傳承。”他主張語文課:目標簡簡單單,條理清清爽爽,訓練實實在在?;A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必須返璞歸真。50年來,他堅持讀書,堅持上課,堅持總結,堅持與人交流。堅持,會轉化為習慣,習慣了就不累,習慣了就愉快。
師德高尚
對學生懷有感恩之心
局長贊他:對學生懷有感恩之心
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吳曉茅謙虛地說,“我也是喻老師的學生,上世紀90年代初,我在南京五中做語文教研組長時就從喻老師那里學到很多。”
吳曉茅作為教育局長,評價喻老師是南京教育的LOGO;同為語文特級教師,他評價喻老師是中國語文界的LOGO。吳曉茅說,師能精湛可能很多人能夠做到,但是在做人上往往能比出高下,喻老師最可貴的就是人品令人敬佩。“在很多場合,他都會提到自己的老師,自己的家庭,自己的學生,他說,學生對自己幫助最大。正因為有這種感恩的心,他才會不停地去回報。”吳曉茅記得,有一次教研活動,喻老師給大家講如何做教研組長,告訴大家手上有資源應帶領全組老師共同進步,搭建平臺讓年輕人迅速成長,“這對我影響深刻,在我做校長、局長時制定一些政策,也會想想喻老師說過的一些道理。”
“72歲仍奮戰在教育一線,令人敬佩!”吳曉茅說,有些學科帶頭人、特級教師拿到榮譽后,會將其當成個人撈取好處的砝碼,而喻老師始終保持一顆進取的心,在業務上孜孜以求,不知疲倦。“我認識喻老師時有人稱他是‘小喻’,現在很多人喊他‘喻老’,不過在我心里,他一直有‘小喻’的心態。”
金陵中學黨委書記沈方曉也感慨金陵中學的百年鐘樓,是金陵中學的標志,也是南京教育的標志,在他看來,喻旭初和鐘樓一樣,也是金陵中學的標志。“喻老師每天穿衣都格格正正的,時常還打上領帶,從形象上就非常有教師的樣子。”沈方曉說,在他看來,喻旭初老師在金陵中學的50年,就是詮釋了金陵中學的校訓“誠真勤仁”。
為人正直,敢說真話
益友贊他:為人正直,敢說真話
江蘇省寫作學會原會長、南師大教授凌煥新說,他和喻老師打交道近30年,對這位老相識十分了解,也打心眼里佩服。“喻老為人正直,勇于獨立思考,敢說真話,在很多場合即使得罪人,也要尖銳地提出自己的批評。這種獨立的人格魅力,彰顯了知識分子的個性和良心。”
在教學上,喻老師也很有自己的一套,上課生動活潑,有想頭,有余味可以咀嚼。“他認為,語文課的效果有顯性的,可以學到知識,也有隱性的,就是慢慢熏陶提高素養,而他更看重的是后一種效果。”
師生緣分
50年,學生畢業了一批又一批,而喻老師,仍在金陵中學,仍在學生們熟悉的那個青春校園里。
父子倆都是喻老師的學生
江蘇省委黨校教授米壽江,是喻旭初老師48年前的學生。
他說,當時喻老師只有24歲,他只有14歲,后來,喻老師還教過他兒子。師生48年沒斷過聯系。他說,喻老師雖然只教了自己一年,但教的東西一生受益。比如喻老師說語文、語文,既要有語言也要有文字 ,還有就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。他對自己的專業非常專一,以專業為樂。“一生就專注做教書這一件事。”
拜訪老師后 學生表露心跡
今年8月6日,在稅務部門工作的學生李靜,給喻老師發來這樣一條短信:炎炎夏日里拜訪我高中時的語文老師,安靜的辦公樓里,年逾七旬的喻老師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,筆耕不輟。每次向喻老師討來他散發著墨香的新作,回來迫不及待地拜讀,如沐春風,如聞清樂。沒有大話套話,沒有空話假話,句句真知灼見,字字活靈活現。走出喻老師的辦公室,樹上的蟬鳴依然聒噪,但心底里卻多了一方清潤之地,仿佛剛剛經歷了一場心靈的瑜伽,感受到一陣無拘無束的暢快。“千教萬教教人求真”,喻老師是做到了。“千學萬學學做真人”,我們做到了嗎?